在欧洲政坛,曾经有一位女性,她的名字与权力、希望和未来的接班人紧密相连,她就是乌尔苏拉·冯德莱恩。1958年,她诞生于欧洲一体化的发源地——比利时布鲁塞尔。她的家族背景非同寻常,父亲恩斯特·阿尔布雷希特曾在德国下萨克森州担任州长长达十四年。正是这样的显赫家世为她的政治生涯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。冯德莱恩从医学专业转型为政界人物,迅速吸引了德国和欧洲政治圈的广泛关注,成为焦点人物。她一度被视为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潜在接班人,有媒体甚至称她是“终将继承王位的公主”。
冯德莱恩的职业起步异常顺利,她的家族背景无疑为她在政坛的快速崛起提供了保障。然而,她的早年经历却并非一开始便与政治挂钩。尽管父亲深耕政治领域,但冯德莱恩最初并未选择进入政坛,而是进入大学学习经济学,或许这与她家族的经商传统有些关系。但三年后,她转向医学,最终在1978年从汉诺威医学院毕业,成为一名执业医师。在随后的几年里,冯德莱恩曾陪伴丈夫赴美国工作,在斯坦福大学教书的丈夫影响下,她亲身体验了美国文化与政治,并学会了流利的英语。这样的背景使她为日后成为一位坚定的“跨大西洋主义者”打下了基础。
冯德莱恩的政治生涯始于2003年,在家乡下萨克森州,她击败了资深州议员,正式进入德国政坛。她的上升路径几乎一帆风顺,先后担任家庭部长和劳工部长等职务,在这些岗位上,她关注的多为德国国内的社会政策,且活动的范围主要局限于欧盟事务。然而,这一切的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,当时她被任命为德国国防部长。从“管娃”到“管兵”,冯德莱恩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,逐渐成为欧洲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作为国防部长,冯德莱恩的政治态度开始变得更加强硬,特别是在对俄、对华政策上,她逐渐倾向于立场,尤其是在强调北约与美国关系时,冯德莱恩表现出了极强的亲美情结。这种立场在她成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后更为明显,也因此引发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不满。她的亲美立场被认为是她美国生活经历的产物,更有人指出她可能过度依赖美国的支持,从而忽视了欧洲的独bwin官网立性。
冯德莱恩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后,她的一系列决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,尤其是她在处理疫情时的“辉瑞门”疫苗采购丑闻。在2021年欧洲疫苗短缺之际,冯德莱恩亲自通过短信与辉瑞首席执行官商讨疫苗采购合同,总数高达十八亿剂,金额数百亿欧元。这场交易在透明度方面存在诸多疑问,欧盟监察员要求公开她与辉瑞的通信记录,但冯德莱恩始终未予回应。最终,欧洲公共检察官介入调查,怀疑其中涉及腐败和利益冲突,许多成员国对此提出强烈抗议,认为交易中存在不公。
此后,冯德莱恩的施政风格继续受到批评,尤其是在2022年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后,冯德莱恩强调“能源多元化”,试图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,却未能顾及到由此带来的巨大能源成本上升,导致欧洲经济面临更严峻的挑战。德国、法国和意大利的许多企业遭遇了高涨的能源成本,而冯德莱恩的能源政策则被指责过于偏向美国利益。
2023年,冯德莱恩在全球稀土供应方面的言论再次掀起风波。她公开表示要将稀土控制权交给西方国家,这一言论立即引发了中国的强烈反应,并让欧洲的高科技产业感到恐慌。因为稀土是制造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设备的关键材料,这一表态被认为是迎合美国而非欧洲的实际需要。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对冯德莱恩的激进政策表示不满,认为她的行为过于冒险。
2024年,冯德莱恩在处理中东局势时,再次遭遇了舆论的猛烈批评。她公开支持以色列自卫权,却忽视了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和人道主义危机,引发了欧盟内部的强烈反对,甚至被批评为双重标准。这种言行不一致的态度让她失去了许多欧洲民众的信任,尤其是在2025年,针对她的领导风格和政策的质疑声愈发高涨。
2025年7月,欧洲议会对冯德莱恩提出的不信任动议虽然未能通过,但这一投票结果无疑为她敲响了警钟。她的权威已受到严重挑战,特别是在财政预算问题上的失败。冯德莱恩提出的两万亿欧元预算计划,旨在推动欧洲的防务建设和绿色转型,但大多数成员国对此表示强烈反对,认为在经济复苏艰难的情况下,增加预算无疑是对成员国经济的负担。
如今,冯德莱恩依然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,但她的政治生命显然已陷入困境,欧洲各国对她的支持正在迅速消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