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win官网入口

bwin·必赢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新加坡“月光族”现象:高储蓄率光环下的消费新趋势
发布时间:2025-08-18
 新加坡一直以高储蓄率和财务谨慎著称,然而近年来这一传统形象正面临新的挑战。  生活成本的上升,加上越来越多年轻人将体验和自我关怀置于长期财务规划之上,使得“月光族”(每月花光收入的人群)在新加坡悄然增多。  据薪资公司ADP于2025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,2024年新加坡有高达60%的工作者过着“月光”生活,这一比例不仅显著高于中国、韩国、日本和印尼等周边国家,也超过了亚太地区48%的平均水平

  新加坡一直以高储蓄率和财务谨慎著称,然而近年来这一传统形象正面临新的挑战。

  生活成本的上升,加上越来越多年轻人将体验和自我关怀置于长期财务规划之上,使得“月光族”(每月花光收入的人群)在新加坡悄然增多。

  据薪资公司ADP于2025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,2024年新加坡有高达60%的工作者过着“月光”生活,这一比例不仅显著高于中国、韩国、日本和印尼等周边国家,也超过了亚太地区48%的平均水平。

  本文将围绕新加坡年轻人(尤其是留学生群体)的消费观念、储蓄现状、影响因素、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理财建议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。

  根据ADP研究机构2025年发布的报告,2024年新加坡有60%的职场人士处于“月光”状态,即每月收入几乎全部用于支出,没有剩余储蓄。

  相比之下,早在2021年全球咨询公司Forrester的调查就发现新加坡已有约53%的消费者属于月光族,当时这一比例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已名列前茅。

  短短几年间,“月光”群体的比例不降反升,显示出新加坡人储蓄习惯正发生明显改变。

  新加坡整体储蓄率的变化也印证了这一趋势。长期以来,新加坡以高储蓄率闻名于世,国民储蓄率(占GDP比重)多年保持在40%以上,2024年更是高达57.9%。

  然而,若聚焦于家庭和个人层面,情况则有所不同。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,2024年第四季度新加坡个人储蓄率(家庭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)为35.3%,虽仍处于较高水平,但相比2023年同期的37.6%有所下降。

 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,个人储蓄率小幅回升至36.7%,但总体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。

  这表明在经历了疫情初期储蓄率的短暂攀升后,新加坡家庭的储蓄意愿正逐步回落,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相应提高。

 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储蓄行为也出现了分化。一方面,年轻一代(20多岁)的储蓄状况不容乐观。

  华侨银行2024年底发布的财务健康报告显示,新加坡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可能为了“跟上朋友”而超支消费。

  另一方面,更令人担忧的是,各年龄段人群对长期储蓄(尤其是退休储蓄)的规划热情有所下降。

  与2023年相比,2024年新加坡20岁至50岁人群中开始为退休进行财务规划的比例出现了下滑。

  这意味着许多中青年在面对当前消费诱惑时,推迟或忽视了为未来养老进行储蓄的重要任务。

  一位31岁的职场人士坦言:“如果我不出门、不消费,我可以存下钱,但我也想享受生活啊!”

  这句话道出了不少“月光族”的心声——他们并非不明白储蓄的重要性,只是在高生活成本和追求生活品质的双重压力下,存钱变得越来越困难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越来越多年轻人陷入“收入高、支出更高”的怪圈,每月收支相抵甚至入不敷出,储蓄自然无从谈起。

  尽管新加坡政府近年来通过货币政策成功将通胀率控制在较低水平,2025年的核心通胀率预计仅为1.0–2.0%,但由于结构性因素,新加坡依然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。

  Numbeo生活成本指数显示,截至2025年中,新加坡的生活成本指数在全球排名第五(85.3),在亚洲排名第一。

  高昂的住房、交通和日常开销使得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被大幅侵蚀,储蓄空间被严重压缩。

  政府组屋(相当于公共住房)是大部分新加坡人的安身之所,约80%的居民居住在组屋中。

  然而,即使是政府补贴的组屋,其转售价格近年来也快速上涨。建屋发展局的数据显示,2024年新加坡组屋转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.6%,涨幅远高于2023年的4.9%。

  房价的攀升直接推高了购房月供或租金支出,成为许多家庭最大的一笔开支。此外,购车成本在新加坡也极其高昂。

  由于实行拥车证(COE)制度,购买汽车需要竞拍有限的牌照,仅拥车证一项费用往往就超过10万新元,有时甚至高于车辆本身的价格。

  因此,在新加坡拥有私家车被视为一种奢侈消费,许多年轻人即使收入不菲,也可能因供房供车而沦为“月光”。

  食品和日常消费品方面,新加坡由于国土狭小、资源匮乏,约90%的食品依赖进口。

  这使得本地物价对全球市场波动极为敏感。疫情期间,全球供应链中断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,新加坡的进口食品和能源成本大幅上升,带动国内通胀高企。

  例如,新加坡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在2024年底同比上涨约2.4%,其中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尤为明显。

  根据YouGov在2025年4月进行的调查,高达72%的受访新加坡人将生活成本列为最关心的问题,远超对医疗保健和人口老龄化等议题的关注。

  马来亚银行的研究指出,在疫情后的高通胀时期,新加坡居民生活开支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收入增长速度。

  数据显示,2014–2019年间新加坡就业者实际收入中位数年均增长2.2%,而在2019–2024年间年均下降了0.4%。

  尽管2024年实际工资增长有所恢复,但受全球贸易放缓等因素影响,2025年的工资增速预计将再度放缓。

  收入增长追不上物价上涨,导致许多家庭不得不动用储蓄或借贷来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。

  综上所述,新加坡“月光族”现象背后,是生活成本高企与收入增长缓慢的双重挤压。

  高房价、高物价让年轻人的钱包捉襟见肘,微薄的储蓄在庞大的支出面前显得杯水车薪。

  正如经济学家所指出的,新加坡有限的土地和资源决定了高生活成本的客观现实,再叠加全球通胀的外部影响,存钱对许多新加坡人来说已变得“客观上更难”。

  面对“月光族”现象带来的隐忧,无论是新加坡本地年轻人还是在新留学的外国学生,都需要重视理财规划,学会平衡消费与储蓄的关系。

 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理财建议,帮助大家在享受生活的同时,也能为未来做好财务准备:

  建议每月列出收入明细和必要支出(如房租、伙食费、交通通讯费等),然后为娱乐休闲等非必要消费设定一个合理的上限。

  通过预算管理,确保支出不超过收入,并强制自己存下收入的一部分(例如10%)作为储蓄。

  坚持记账也是一个好习惯,可以帮助你追踪每一笔开销,及时发现不必要的花费并加以调整。

  具体做法是在每月发薪后,先将计划储蓄的金额转存到专门的储蓄账户或投资账户中,然后再将剩余的钱用于当月开销。

  这种“pay yourself first”(先支付自己)的方法可以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花光所有钱而无法储蓄的情况。

  对于留学生来说,也可以请父母协助监督,定期将生活费的一部分存入固定账户,培养储蓄习惯。

 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诱人的促销,要学会冷静判断哪些是真正需要的,哪些只是一时想要的。

  在消费前不妨问自己:“这个东西是我生活必需的吗?还是因为别人有我也想有?”通过延迟满足的方法,比如将购物清单上的物品搁置几天再决定是否购买,可以有效减少冲动消费。

  正如理财专家所说,与其为了“跟上朋友”而超支,不如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选择合适的消费方式。

  例如,可以使用记账App来记录每日开支,设置消费限额提醒;也可以利用预算管理软件分析自己的消费结构,找出可以节省的部分。

  对于信用卡和电子支付,要设定合理的信用额度并及时还款,避免过度借贷和利息负担。

  新加坡的年轻人中“先买后付”(BNPL)流行,但需谨慎使用,防止因为分期支付而超支购买实际上负担不起的东西。

  对于留学生而言,趁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、考取相关证书,将来找到高薪工作,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财务状况。

  当然,投资自己本身也需要一定的投入(如学费、培训费用),这就要求我们做好长远规划,在当前消费和未来收益之间取得平衡。

  新加坡有不少金融机构和理财规划师提供免费或低费的咨询服务,帮助个人分析财务状况、设定理财目标(如购房、养老)并制定实现计划。

  尽管华侨银行的报告显示近年开始为退休储蓄的人有所减少,但这并不意味着退休储蓄不重要。

  恰恰相反,年轻时每月存下的一笔小钱,经过几十年的复利增长,将成为未来养老的重要保障。

  因此,建议尽早开立退休储蓄账户或投资账户,定期定额地存入资金,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。

  新加坡的年轻人完全可以在追求精彩生活的同时,通过合理的规划做到“既会花钱,也会bwin官网存钱”。

  如果对东南亚留学感兴趣的话,我们提供专业的留学咨询和申请服务,帮助您顺利进入理想的学府,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详情!